欢迎访问陕西警察学院保卫处!

学院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-> 校园安全 -> 安全教育 -> 正文

安全教育

@“双十一”尾款人,这份网购防诈骗指南请收好!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3-11-07

图片

01

谨防电


诈骗手段万万千,捂紧钱袋不沾边!


老师同学们,

“双11”购物节即将来临,

各电商平台花式促销、如火如荼

购物车塞满了吗?

优惠券领了吗?

划算的福利规则研究明白了吗?

图片

可你在这头,摩拳擦掌

许多不法分子在那头,虎视眈眈

这个特殊的“节日”

购物狂欢的同时

要小心,“套路”多多!


02

电信诈骗常见情形


网络购物要小心,反复提钱不是亲!


“双十一”电信诈骗的常见情形有哪些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图片


01

虚假电商物流客服诈骗


诈骗方式: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购物信息,然后冒充购物网站的客服,以你的货品丢失、产品质量问题等理由,主动提出退款,进而诱导你在虚假的网页上填写自己的银行卡号、手机号、验证码等信息,从而将你银行卡内的钱转走。

警校联合反诈中心提醒:当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,不要盲目轻信,一定要去官方平台进行查询,或者联系卖家进行核实。

图片


02

预售商品诈骗


诈骗方式:骗子会在微信群、朋友圈或网购平台发布“预购” “限时购”等信息吸引消费者,然后要求添加好友,私下转款,但是往往只收钱不发货。在“双十一”购物狂欢节期间,消费者会收到大量的促销信息,有可能包含诈骗分子发送的带链接的虚假促销信息,这类链接包含木马病毒,一旦点击有可能导致身份信息泄露、手机被劫持控制等严重后果。

警校联合反诈中心提醒:收到优惠短信后一定要去官网核实,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,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交易平台,不要私下交易,对于异常低价的商品要提高警惕。

图片


03

虚假红包诈骗


诈骗方式:各大电商平台会以派发红包的方式为促销活动预热,有不法分子借机在微信朋友圈、微信群等平台诱骗大家点击,这是骗子瞄准“双十一”购物狂欢节各大电商企业发红包的做法,制作山寨网页,借此收集大量个人信息,进而实施诈骗。

警校联合反诈中心提醒: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或二维码,不点击、不扫描,以免遭遇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。

图片


04

刷单返现诈骗


诈骗方式:“双十一”购物狂欢节期间,不法分子冒充电商,以提高店铺销量、信誉度、好评度为由,通过短视频平台、招聘平台、微信等发布兼职信息,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,刷第一单时骗子会以小额返利,让你先尝到甜头,等交易数额变大后,骗子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,并诱导你继续刷联单、刷大单。

警校联合反诈中心提醒:寻找兼职要通过正规渠道,不要相信“高报酬”“高佣金”的兼职信息,更不要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,以免遭遇连环骗局。

图片


05

中奖免单诈骗


诈骗方式:骗子们利用双十一的热潮,给消费者发送中奖短信,诱骗其登录钓鱼网站,并要求其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密码,借此实施诈骗。或者当你根据短信内容求证中奖信息时,对方却要求先缴纳“公证费”“手续费”或“保证金”。


警校联合反诈中心提醒:“双十一”期间,各种抽奖、免单活动较多,收到这类信息后一定要仔细甄别,详细了解活动规则,向官方客服联系求证。遇到“账户异常”“缴纳保证金”等情况务必谨慎,不轻易汇款、转账。

图片

03

谨防新型诈骗情形


虚荣小利遮双眼,钱包空空为时晚!


每年“双十一”“六一八”等电商平台大促活动期间往往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阶段性高发时段。

据宁波市反诈中心统计,去年11月,全市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案件明显增多,环比10月类案上升29%。

而今年的“双十一”,直播带货热度远超往年,成为商家招揽生意的“利器”。与此同时,新型诈骗手段和方式也有出现,如邮寄蟹卡诈骗、直播骗局等,需要引起高度警惕。

近日,鄞州公安通过分享一位唐先生的切身遭遇,介绍了直播骗局的基本套路。


01

直播诈骗


唐先生网上进入一个自称售卖VR眼镜的直播间,就在“主播”的引导下,点击商品预售弹窗并缴纳定金,还填写了个人信息。接下来几天唐先生不断接到陌生电话,有贷款的、推销的、“退赔”的、引导刷单的,对方均能准确无误报出他的个人信息。而罪魁祸首则是负责引流的直播间。

图片


02

“蟹卡”骗局


除直播骗局外,还有一类骗局仍需警惕。前不久,“蟹卡”骗局盛行,还因此上了热搜。最近,变种又出现了,这次打的是“双十一”让利的名头。外省公安已接报相关案件,有人收到快递邮寄的“福利宣传单”,按照上面的提示扫码操作后,就被骗去刷单了。这类骗局,其实本质上就是最早的快递单骗局。

图片



双十一期间,警校联合反诈中心再次郑重提醒大家:

1、拒绝接收陌生邮件或快递,不贪小便宜,不轻信各种“中奖”套路;

2、切勿扫描任何二维码,添加所谓的“客服”或者跳转陌生网站、加入陌生群聊;

3、不下载陌生App,绝不透露个人信息,绝不向陌生人、陌生账户转账汇款。


图片


还是那句老话:“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。凡是接到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是“客服”的,谨慎对待!把握不准就上网搜一搜,或者拨打国家反诈中心电话“96110”向工作人员咨询。
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启源二路199号       邮编:710021       版权 陕西警察学院 陕ICP备18009716号-1